第6章 膽大、心黑、臉皮厚的好聖孫
現在場面已然明朗起來,在這場家庭會議中,二姐、二姐夫和大姐夫都投了反對票,大姐還沒表明心跡,算她中立棄權好了。
所以,朱柱只得到了老爺子與便宜老爹的鼎力支持,形成了三比二的局面,看似對他很不利。
但是,老爺子的那一票才是至關重要的,畢竟在這個家裡崇禎嗦了蒜。
兩人當時對上暗號,互相確認對方為穿越者「老鄉」後,上班打卡系統才應時加載完成。
朱柱就知道必須要得到老爺子的鼎力支持,不然他一個文不成武不就的浪蕩子,拿頭去進入康熙朝的官場?
作為一個穿越者,居然能混成這樣是挺失敗的,可他卻是有意為之。
自從知道是穿越到了康熙朝時期,他就直接擺爛了,不然能怎麼辦?
「糠稀盛世」里起兵造反嗎?
他只是一個普通人,沒有虎軀一震,各方英雄就能納頭拜倒在他棉褲襠下的本事。
「糠稀盛世」里用腦海的現代知識賺錢嗎?
不說他是不是那塊兒料,就算是真賺了大錢,那也逃不過韭菜被割的命運,他得是有多賤,才會替「我韃清」聚攏錢財。
「糠稀盛世」里進入官場為民請命嗎?
有清一朝,官員哪有什麼尊嚴可言,別人不知是怎麼想的,反正他是不想去當奴才,還不夠噁心的呢。
所以,之前他就直接躺平了,做了一個米蟲,恨恨地啃食着「我韃清」的根基。
可能是老天爺都看不慣他憊懶的性子了,與老爺子相認後,直接開啟了上班打卡系統,他也跟着立即滿血復活,有了追求和奔頭。
系統在手,天下我有!
「姐姐,姐夫們,我簡單講兩句。」
朱柱站起身,面向大姐與二姐兩口子,眼神中充滿了少年人的真誠與朝氣。
「太祖在白山黑水間,以十三副鎧甲起家,最後佔了這中原花花江山,靠的是什麼?」
「就是靠的我們八旗兒郎團結一心,奮勇向前。」
「現今天下板蕩,民生疲弊,南有『三藩』及鄭氏作亂,北有準格爾與羅剎虎視眈眈,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。」
「朱家如今之殊遇,蓋因先帝之封也,無以為報。」
「往日吾常讀先賢之書,欲效仿先賢之志,出山以報朝廷之恩。」
「姐姐,姐夫們,我們八旗兒郎不想着幫皇上誰還能幫着皇上啊?」
朱柱忍受心裏不適說著半文不白的觀點,不是為了得到姐姐們的支持,而是不想讓她們感到突兀。
不過,他其實說的也是實話,而效仿的「先賢」是董卓還是袁世凱的這些小細節,就沒必要說了,等康熙看他這個「大碩鼠」的表現就行了,大清朝的根基以後要是不晃蕩,都算是他沒使勁兒。
「哈哈哈哈哈哈!」
「好大孫,有志氣!」
崇禎老爺子撫須大笑不已,知道後世因清朝的作為,中華民族獲得了百年屈辱,他穿越前的二零二二年時,那種影響的餘威都還有殘存,可還能說出這番話,不是傻就是壞,他的好大孫肯定不傻,那就是一定憋着什麼壞呢。
要是明朝國祚還在,他還是皇上的話,肯定要把好大孫培養成大明聖孫,膽大、心黑、臉皮厚才是一個合格繼承者應該具有的基本品質。
吳有才與喬惠豐兩個姐夫,看着這個平時遊手好閒又不學無術的小舅子,居然是因為這個想法才要當官的,還真是他們沒有想到的。
「呃...三柱,這當官吧...需得要天天去衙門上值,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是不行的。」
「我看還是算了吧,要不然就等你長大些再來說這事兒。」
喬惠豐怕小舅子少年心性,想一出是一出,等真的把官買下來,又不想幹了,那真是想退貨都沒地方退了,銀子都得白瞎了。
「好了,別說了,就這麼定了,我這裡還能湊個千八百兩銀子,官買了!」
崇禎老爺子一錘定音,打斷了還想要跟着張嘴的大孫女婿,他把大傢伙兒召集過來是想讓幫着參謀參謀,不是來聽勸說理由的,他的好大孫就是他的「金手指」,砸鍋賣鐵也得幫着好大孫把這事辦了。
「父親大人,我那裡還有將近百兩白銀,到時給您送過來。」
府里老爺子當家,朱忠全的這些銀子,還是每個月的例錢一點點省出來的。
「小三難得能有上進心,我這個當姐姐的也必須得表示表示,明天我就把爹娘給的陪嫁首飾都賣了,算是一份心意。」
朱曼玉家裡也不寬裕,賣陪嫁首飾是她能想到的唯一辦法了。
吳有才看了媳婦一眼,沒有吭聲。
「大姐說的在理兒,咱老朱家就這一顆獨苗,又是要辦正經事,我這個二姐也得支持支持,我出二百五十兩幫小三買官!」
朱若彤沒有管在旁邊嘶嘶抽氣的丈夫,狠心說出了這個數字,她家確實是要比大姐家富裕點,可家裡長輩還在,又沒有分家,因此這二百多兩銀子也是小兩口能拿出來的極限了。
「好!」
「惠豐,明天你陪着我大孫去吏部衙門裡瞧一瞧,看看有沒有好缺額。」
「如果有就趕緊定下來,咱們看銀子辦事,就要買八品裏面最好的缺額,可不能讓我大孫輸在起跑線上!」
「散了吧。」
......
翌日,辰時三刻。
天邊已泛起魚肚白。
朱柱也早就醒了,可他怕冷賴在被窩裡不想動,又睡了個回籠覺,才在葛二蛋的招呼聲中起了床。
今天有正事要出門,葛峰早早就起來燒水,需要給少爺梳洗一番。
朱柱揉了揉還在犯迷糊的眼睛後打開了房門,見葛峰拎着裝有熱水的水桶走了進來,他就知道今天該洗頭了。
大冷天洗頭是很遭罪的,朱柱不自覺地摸上了腦袋頂那根割不了的辮子,感覺是有點油油的,頭皮還有些癢,估摸着裏面應該有虱子,洗洗也好。
朱柱把小辮子拽到臉前用鼻子聞了聞,有股淡淡的味道,實在令人厭惡。
康熙朝時期,全國百姓的辮子,不像是剛頒佈「剃髮易服令」那會兒的又短又小的金錢鼠尾辮,而是經過幾十年時間略有變化。
先是本來在腦後的小辮子,慢慢移到了腦袋頂上,其次是允許蓄髮的面積,從原來的只有辮根那一撮擴大到了六七個銅錢大小,小辮子終於是從「太特么丑」進化為了「很特么丑」。